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融科文创 > 文创活动文创活动

北京:古戏楼里,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(京都古戏楼)

万元创业2023-07-13 08:34:10文创活动27人已围观

简介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街,一条千余米的明清老商业街。街巷内,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——正乙祠戏楼。这座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建筑,被誉为“中国戏楼活化石”。推开两扇朱漆门,一座布局紧凑、装饰考究的二层戏楼出现在眼前。戏楼分两

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街,一条千余米的明清老商业街。街巷内,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构造的室内剧场——正乙祠戏楼。这座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修筑,被誉为“中国戏楼活化石”。

推开两扇朱漆门,一座规划紧凑、装璜讲究的二层戏楼呈现在眼前。戏楼分两层,台前三面环楼,看楼核心为马蹄形,可包容百余人。雕梁画栋、飞檐斗拱间,古色古香之感扑面而来。

正乙祠戏楼。(北方昆曲剧院供图)

据揣测,正乙祠戏楼始建之初以昆曲扮演为主。“八千觞秋月春风尽消磨蝴蝶梦中琵琶弦上,百五副金樽檀板都付与桃花扇底燕子灯前”,舞台台柱上的一副对联,暗含着《蝴蝶梦》《琵琶记》《桃花扇》《燕子笺》等昆曲名剧。

逾越历史的正乙祠,见证了中国戏曲的开展革新,特别是京剧从降生、开展直至繁盛的整个过程。“清末民初,程长庚、谭鑫培、杨小楼、梅兰芳等泛滥梨园泰斗和名角都曾在此献艺,盛况绝后。”北方昆曲剧院正乙祠戏楼经理张鹏说。

岁月流转,时期变化。新中国成立后,很多老戏楼纷繁走入历史,变成原址、文物,正乙祠戏楼却仍曲音绕梁、绘声绘色。2019年,北方昆曲剧院接收正乙祠戏楼,以“修旧如旧”为理念停止修葺晋级。

2022年4月,依照历史原貌全面修复的正乙祠戏楼重张开业,一系列原汁原味、小而美的剧目轮流退场。2023年4月,正乙祠戏楼在重张一周年之际推出10场上演,一票难求。

演员在戏台演出出昆曲剧目《牡丹亭》。(新华网记者温竞华摄)

以正乙祠戏楼、湖广会馆等为代表的“会馆有戏”文明品牌、以白塔寺为依靠的“白塔夜话”系列流动……近年来,北京在翻新文物爱护应用形式、应用疏解腾退空间晋升文明功用等方面一直变革,推进拓展文物与经济社会交融高品质开展。

“原来万紫千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吉日良辰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……”多少百年历史的戏台之上,只需简略的布景灯光,杜丽娘一曲《牡丹亭·游园》唱段便率领台下观众穿梭时空,领略传世经典的魅力。

“相比于很多现代剧场,古戏楼和传统文明昆曲显得愈加契合,咱们在扮演时的体验感、沉迷感会更强,能更好地把观众带入剧情中,观众的反应也给了咱们据守戏曲、传承戏曲的动力。”杜丽娘的表演者、北方昆曲剧院演员于雪娇说。

正乙祠院内。(北方昆曲剧院供图)

“观众走进正乙祠戏楼,既能观赏古代修筑之美,也能观赏古老戏曲文明之美。”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书记孙明磊说,现在,正乙祠戏楼曾经成为网红打卡地,“走进戏楼的年轻观众曾经超越了老戏迷,这种文明认同也给予戏曲蓬勃的生命力,传统文明在这里真正活起来、火起来。”

守正翻新中,老戏楼也在寻求新变迁。据理解,戏楼重张以来,在传统上演之余也停止了昆曲直播、古琴上演、传统文明雅集等有益摸索。

“接下来,正乙祠戏楼将接续以戏曲为根和魂,丰盛和拓展文旅交融新业态,花招2楼的历史底蕴、戏曲文明和胡同文明、老北京舌尖上的文明等有机联合,更好满足人民大众精力文明生涯新等待。”孙明磊说。


Tags: 小本生意  

很赞哦! ()

随机图文

留言与评论 (共有 条评论)
验证码: